139-7499-7429

行业动态
开班!上海养老陪诊师“正规军”再扩容

如今上海已成为深度老龄化城市,独自看病难是老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去年9月,上海开放大学首开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今年,全市首批575名参训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了由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共同颁发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至此,首批陪诊师“正规军”持证上岗。

4月19日,2024年度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开班,进一步填补陪诊师人才缺口,解决老人独自看病难这一“急难愁盼”。

记者了解到,培训主要面向社区从事为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包括社工、护理、管理等岗位从业人员,以及由杨浦、长宁、虹口等区的民政部门组织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和本校养老、社工相关专业学生共计100余人。

是年轻人追逐的“朝阳行业”,

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去年开放大学的陪诊师课程太火爆,没报上,今年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方俊平是杨浦区珩颐养老有限公司的一名为老服务工作者,一早赶来开放大学参加开班仪式。

100多名学员中,年轻的为老服务从业者占大多数。现场不少学员表示,十分看好养老产业,甚至选择其成为自己的“第二职业”,“就像外卖骑手一样,利用空闲时间去陪老人看病。”一位学员表示。

因为常年奔波于社区为老服务一线,方俊平深知陪老人看病的需求巨大。其所在的公司已组建了一个6人团队,在附近的居民区试点开展陪诊业务。“医院里排队老人排不动,自助终端机器他们也弄不明白,更别提纷杂的科室科目、楼上楼下跑、甚至是在医院内几栋大楼之间来回穿梭……上了年纪都没有办法独自完成。”

对于陪诊师而言,“充电赋能”十分重要。不仅要对附近医院十分熟悉,预约挂号、陪同就医、跑腿等待时还要具备十足的经验。此外,万一患者突发病况,陪诊师还要及时进行急救护理......方俊平说,“我们在陪诊工作中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担当患者的‘临时子女’‘临时家人’。因此,在开放大学的课程中,还有心理学的教学部分。”

随着现代老人对高质量养老的渴望,养老服务行业正在变得个性化、多样化。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文件指出,因很多高龄、独居老人就医困难而催生的陪诊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专业人才队伍的短缺是亟需破解的难题。

面对陪诊师人才缺口,眼下数以百计持证上岗的陪诊师“正规军”显得“杯水车薪”。据了解,上海开放大学本年度培训将分批次举行,年内还将开设三到四个班次,加大“正规军”队伍扩容的速度。

如何当好“临时子女”?

两项标准拟发布

当前社会上的陪诊服务形形色色,其行业规范需尽早落地。记者了解到,由于“陪诊师”这一职业尚未被收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陪诊服务仍缺乏相关行业规范。陪诊师学员们的陪诊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例如,高龄高危老人的陪诊、收费标准不统一、紧急病例的签字垫付医药费等现实困境。

“目前,我们陪诊有一个‘潜规则’,12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有家长陪同,75岁以上的老人需要有家属陪同。对于高危的病人,我们一般情况不敢接,担心万一陪诊过程中老人发生意外,那么责任如何认定?”方俊平告诉记者。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透露,目前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正在起草《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和《陪诊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拟于本年度向社会发布,将对陪诊师的综合素养、培训内容、服务要求等提出细化要求,以期推动陪诊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我们已经指导有关大型国企来制定格式化合同,去规范陪诊行为的参与方,还引入保险公司保险机制,确保陪诊过程当中万一遇到意外伤害,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徐启华表示。

据了解,今年的课程比起去年,增加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完善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加入了急救知识以应对在陪护过程中老人的应急突发事件。同时,课程还涉及到帮扶、转运技巧,甚至是一些老年人慢病的管理和用药指导,让陪诊师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救命”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更加全面。


Copyright © 长沙友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33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