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湖南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了民政力量。
主动发现 兜底保障网更密实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湖南省积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人口,根据其困难程度和实际需求,分类实施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通过设立慈善项目、开展帮扶活动等形式,为低收入人口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救助帮扶。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模式,整合19个部门的45项数据,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截至2024年年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03元、每人每月515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98元、每人每月92.2元,社会散居孤儿和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173.4元、每人每月1653.6元。
推动残疾人福利政策有效落实。湖南省投入约1300万元加强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机构建设。深入实施“精康融合行动”,打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服务覆盖97%的县(市、区),助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强化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管理。湖南省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探索推进警民寻亲网络与人像识别技术应用,帮助受助人员寻亲返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救助管理机构104个。
普惠共享 “三湘怡养”品牌更响亮
养老服务网络全域覆盖。湖南省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市县两级失能照护中心108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57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9807个;构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点1.5万个。全省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12万个、床位34.8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4%。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湖南省完成16.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创建136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有64.5万名高龄老年人、3677名百岁老年人享受专项补贴,老年助餐服务覆盖超200万名老年人。
养老服务模式多元融合。湖南省对326家敬老院实施关停并转,整合资源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通过“国企运营+连锁管理”模式,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创新“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医疗+养老”等模式,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举办长沙国际大健康暨康养产业博览会,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全方面关爱 守护儿童成长更有力
关爱服务体系高效协同。湖南省积极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实现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累计走访150余万人次。
集中养育工作成效显著。湖南省推进孤儿区域性集中养育工作,探索开展困境儿童集中照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设慈爱园,集中养育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汉寿县打造爱心学院,完善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协同机制,为困境儿童提供个性化服务。
分类保障制度精准落地。湖南省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体系。培育1516家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实施214个儿童关爱品牌项目,惠及34.5万名困境儿童。
深化改革 民生服务更便捷
婚俗改革倡树新风。湖南省持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完成近2000万份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覆盖。举办省级国潮集体婚礼,开展集体颁证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新风,有效减轻群众负担。
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湖南省加快补齐殡葬基础设施短板,建成殡仪馆105家、城市公墓110家、农村公益性公墓383个。实行惠民殡葬政策,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
协同共治 基层社会治理更高效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湖南省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建立部门综合监管与联合执法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出台《湖南省行业协会管理办法》,促进行业协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帮扶项目1200多个,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提供就业岗位。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1232个,举办展会299场,发布行业白皮书20份。
慈善事业活力迸发。湖南省打造“湘当有爱”“爱心改变命运”等公益品牌,年均募集款物29.8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超600万人次。福利彩票销售321.82亿元,筹集公益金100.45亿元,重点支持“一老一小”、乡村振兴等领域。建立慈善表彰制度,300多个先进典型获“中华慈善奖”“湖南慈善奖”。大力发展社区慈善,全省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292只,建成基层民政服务站(点)1.43万个,投入3410余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
区划地名赋能乡村振兴。湖南省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命名更名乡村地名9368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35万块,安装楼门(户)牌19.48万块,采集上图乡村地名3.75万条,采集录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湖南数据超174万条。培树浏阳市“批量高效命名”等模式,推动地名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将1.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纳入地名管理,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
智慧赋能 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充足
法治民政扎实推进。湖南省出台《湖南省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若干规定》《湖南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若干规定》等5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发布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35项省级地方标准,将31项民政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
智慧民政提速升级。湖南省建成“湖南民政”智慧服务平台,实现53项服务入驻省级平台“湘易办”、78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8项涉困难群体事项上门“帮代办”。开展“救助通”试点,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等技术实现社会救助“指尖办”,2024年以来服务233.46万人次。
安全监管筑牢底线。湖南省投入资金完成1756家养老机构消防审验达标工作,建成56个县域安联网监管平台。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织避险演练,全面提升机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意识。@湖南养老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