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7499-7429

养老资料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全发展河南养老服务体系对策研究

摘要:河南省作为人口以及人口老龄化大省,亟须解决老龄人口谁来养、怎么养、如何养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及当前困境的基础上,从强化社会养老服务宣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广智慧化养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提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为积极应对全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做好老年人防老、养老各项事宜,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修改了人口计生法规,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我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项政策。然而“远水不解近渴”,该政策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养老成效,如何做好养老、防老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河南省老龄人口规模大、养老服务需求大、城乡养老不平衡化明显,急需通过有效举措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化、智慧化养老以满足当前养老需求。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

河南省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同时伴随着少子化、高龄化和城乡不均衡等特征。高龄化导致失能风险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将对经济增长潜力和高质量发展、家庭功能以及社会和谐产生较大影响。作为全国人口大省,从2021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河南省老龄化具有如下鲜明特征:一是规模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40万人、占13.4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5.35个、5.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远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到本世纪中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预计将达到河南省总人口的1/4左右约2400万。二是速度快。人口老龄化水平从7%提高到20%仅用37年,时间短于西方工业国家。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2022年8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新闻发布会公布河南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83万人,占常住人口14%,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四是城乡倒置。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留守老人家庭比例等都低于农村。2022年,中共河南省委新闻发布会公布,全省1.6万个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53万张合格养老床位大多集中在城市。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近10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老龄化进程加快,河南各地区老龄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2020年民政部公布的省抽样数据显示,部分城镇农村独居和空巢老人比例达到约70%。六是未富先老现象突出。部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人均GDP仍低于小康水平,无力或不愿承担社会养老服务支出。

二、逐步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仍未真正解决当前困境

2011年1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贯彻落实“老有所养”的规划方针。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协调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2014年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省级政策文件和金融财税、人才培养、服务质量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2022年10月5日又修订出台了《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对保障老年人养老权益再次进行明确,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制全面推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步伐加快;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互助幸福院、“党建+养老”、智慧化养老等快速发展,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积极探索医养协作、外包委托、养内设医和医养一体等医养结合模式,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加快融合。连续4年开展养老服务体系运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民政厅、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确定了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等5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12个省级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针对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系列高位推动,明显提升了河南省养老服务水平、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但应该看到,以上措施仍未有效解决当前独居老人以及留守空巢老人无人养、无人服务的困境。

(一)养老服务宣传不到位,上热下冷

国家、省级为了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地健全机制、明确保障、投入资金。特别是河南省接连开展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连续2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省委重点改革事项考核,将郑州等7个市确定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但提起养老服务机构,大家对其的认可度、了解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农村群众。社会上流传的也大多是养老服务机构虐待老人、老人在里面孤苦无笑脸的负面新闻。很多老人宁愿居家听天由命,也不愿接受社会养老服务或去往养老服务机构。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养老服务政策宣传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够引起的。

(二)养老机构良莠不齐,矛盾突出

《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目前河南省建设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近1.4万多件,其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3371件,建设17个省级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平台。但针对1383万(65岁及以上人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仍是“杯水车薪”,而且养老机构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研究者针对郑州市及周边的80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市场调研,并从公办、公办民营、民办等不同属性的养老机构中抽选、实地调查了7家代表性的养老机构,有3 家公办或公办民营机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配备有康复中心或医疗机构以及智能养老服务。如河南省民政厅中州颐养家园、爱馨阳光城等集养老、休闲、娱乐、康复、医疗、老年教育及服务培训为一体。有4家民营机构附近或自身没有配备医疗机构,且部分机构虽然环境较好但收费较高。如郑州某老年公寓环境缺少维护管理、住宿配套设施不全以及医疗、饮食、卫生条件较差,且护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三)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运营艰难

一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场地小、设备少,满足不了老人日常需求;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有些老人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老人对社区养老存在很大误解;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际运营过程中一般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并自负盈亏,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另外,研究者查阅资料和访谈发现,当前社会养老还存在认可度不高,被投诉较多等情形。如郑州市某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主要矛盾在于群众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属于政府主导的惠民项目,用餐收费不能太高,而第三方服务机构却认为收入无法保障、难以运营。

(四)居家养老服务仍未发挥作用,急需智能化养老

中国的很多老人都有旧家难舍、金窝银窝不如穷窝、落叶归根的养老思想,居家养老服务应当比社会养老机构服务更有市场,但实际情况却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担忧无法监管、不认同、戒备心理重而不被接受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农村,由于农村青年人对养老服务有心无力或不认同,造成老人在家独自生活,养老服务情况堪忧。而由于网络的发展,智能化养老具有可视、可监控、可评价的特点,备受社区及家庭喜爱。

三、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调整

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对省市县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进行了调整规划。

一是养老金得到了调整提升,从2022年开始,河南省基本养老金计发由5907元上涨至6155元,各地市计发基数并没有统一口径,如新乡市计发基数由5328元调整为5681元,跟全省全口径社平工资统一增速,有效规范了公共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计划。

二是河南省正式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从2022年开始,以郑州市作为试点,目前全省已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6家保险公司等可办理个人养老金。

三是养老体系建设已形成覆盖。郑州市以街道为单位建设(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全面覆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含助餐点等);开封市以“党建+养老”“互联网+养老”为导向,持续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老年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

洛阳市以“乐养居”为载体,已为30余万人(次)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巡护”等服务。平顶山以139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基础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安阳市已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65%的目标。鹤壁市截至2022年底,23个街道已建成14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乡市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模式,推广使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焦作市在省内率先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中医院北院区)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许昌市成功打造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漯河市研究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培育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难题。三门峡市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商丘市强化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等服务。周口市2022年新建16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4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驻马店市基本建立了适应老年人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南阳市搭建市、县、街道、社区、机构(家庭)五级养老服务网络框架。信阳市立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搭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济源以“12349”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突破点,通过智慧养老设备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了普惠养老服务。

 四、发展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提升医养—康养护养结合。推进开展医养—康养护养结合项目试点创建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支持,如河南省推进医养结合机构试点建设若干措施等,鼓励各地强化医养—康养护养结合工作,以健康养老为目标,逐渐提升医养—康养护养结合的服务能力和层次。

 二是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相关宣传。加大养老服务正面宣传引导,改善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负面印象。充分利用村屯公告栏、融媒体中心等进行政策宣传、正面案例传播引导,在宣传解读政府政策的同时,树立尊老、爱老、孝老的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典型,让老人接受好的养老服务也是孝敬的体现。主动回应社会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注点,引导群众相信社会养老服务,冲破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合理规划个人晚年生活,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养老方式。

三是强化推广智能化、智慧化养老。一方面要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开展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服务资源按照片区整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智能App等进行养老服务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是应对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供需失衡、“冷热不均”等现状的有效做法。树立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提升服务成效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立足新技术缓解护理人员和经费问题。开发基于云平台的具有可回溯、可调控功能的智慧养老技术,方便监督管理,缓解护理人员不足和传统养老费用过高问题。

四是强化资金支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议立法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具体职责,将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资金支持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与河南省老年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由省市县三级财政统筹支持,指导使用,统筹补贴解决部分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经费、养老机构水电费用、办公经费等。

五是强化社会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参照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政策,完善医养服务相关的医疗救助、诊疗相关保障。以县乡建立试点进行推广,开展医疗保障养老服务“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强化城乡医疗保障养老服务。通过建立医疗保障养老信息管理系统,同步结算医保报销金额、救助金额和自付金额,实现城乡医疗养老“随时养护、随时结算”。

【作者:敬婷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南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研究”(SKL-2022-579)】


Copyright © 长沙友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33231号